时时彩十位胆码对应码

新闻动态
穆迪给美国降评级!美债大跌,全球股市抖三抖,中国机会来了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1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2025年5月16日,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级Aaa下调至Aa1。这是自1917年以来,美国首次失去所有三大评级机构的AAA评级,标志着全球最大经济体的信用神话彻底破灭。消息一出,美股期货瞬间跳水,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.8%,创2007年以来新高。

当白宫发言人还在狡辩“评级机构不懂美国经济”时,华尔街的交易员们已经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不信任票——单日抛售的美债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,相当于希腊全年的GDP。

一、债务雪崩:美国财政的“定时炸弹”

美国的债务危机早已不是秘密。截至2025年3月,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.5万亿美元,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10.8万美元。更致命的是,债务利息支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财政收入:2024年利息支出1.1万亿美元,占联邦财政收入的22.4%;到2035年,这一比例将飙升至30%,意味着每收100元税,就要拿出30元支付利息。这种“借新还旧”的游戏能玩多久?

穆迪给出了答案:“当利息支出超过军费开支时,美国将失去对全球事务的定价权。”

特朗普政府的财政政策加剧了危机。2017年的减税法案本应刺激经济增长,却导致十年内赤字增加4万亿美元。

就在穆迪下调评级当天,共和党推动的“美丽大法案”在国会遇阻——这项旨在延长减税政策的法案,预计将再增加3.72万亿美元赤字。正如穆迪在声明中指出的:“美国政客更关心选票而非财政纪律,这是评级下调的根本原因。”

二、市场地震:全球金融体系的连锁反应

评级下调引发的恐慌迅速蔓延。美股三大指数次日集体下跌超3%,科技股龙头苹果市值蒸发1200亿美元,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外汇储备。美债市场更是上演“黑色星期五”:3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5%,每上涨1个百分点,美国政府每年就要多支付3600亿美元利息,相当于对3.3万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0%关税的收入。这种压力正在向全球传导——日本国债收益率同步攀升至1.5%,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2011年以来新高。

但这次危机与2011年标普下调评级时截然不同。当年因衍生品合约强制要求AAA评级,引发机构抛售美债;如今规则已修改,评级下调不再触发强制抛售。

不过,市场信心的崩塌才是最大威胁。中国3月减持189亿美元美债至7654亿美元,英国趁机增持290亿美元,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债主。这种“用脚投票”的背后,是全球对美元信用的重新评估。

三、中国破局: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性机遇

面对美债危机,中国正加速推进金融战略转型。截至2025年3月,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占比达4.33%,贸易融资份额跃居全球第三。CIPS系统覆盖119个国家和地区,直接参与者增至170家,业务规模同比增长43%。

更重要的是,中国与东盟、中东等地区的本币结算协议落地,中马贸易中人民币使用占比达24%,中柬跨境人民币结算一季度增长45%。这些举措正在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。

美国的困境反而凸显了中国的优势。当美国政府为1.8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焦头烂额时,中国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了财政收支基本平衡。更关键的是,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和完整的产业链,这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正如台湾时事评论员蔡正元所言:“人民币正逐步向‘黄金地位’靠拢。”这种转变不仅是经济实力的体现,更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缩影。

这场评级下调的余波还在扩散。当美国政客还在互相指责时,中国已悄然布局:通过增持黄金、推进数字货币、深化多边合作,构建起抵御美元风险的“防火墙”。历史终将证明,穆迪的这一决定不仅是美国信用的转折点,更是全球金融秩序重构的起点。
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谁能掌控货币主权,谁就能赢得未来。正如《货币战争》作者詹姆斯·里卡兹的警告:“美元的衰落不是终点,而是新秩序的开始。”而中国,正在书写这个新秩序的第一章。